amjs60885金沙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建设 学生工作 社会服务 政策文件

唐正芒徐功献:志愿服务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15-07-02浏览次数:

   近年来,志愿者以其热情服务和无私奉献,广泛活跃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,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“本禹志愿服务队”和“郭明义爱心团队”的回信中,都强调要坚持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者精神。志愿者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生动体现,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优良传统的传承、弘扬和发展,正成为涵养中国精神、促进社会和谐、推动国家进步的“新常态”。新时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:

  志愿服务的理性更强。志愿服务既是一种基于道德和良知的不图回报、自愿奉献社会和他人的精神,更是一种自愿而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、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。志愿者希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,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,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、社会、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,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。他们以“有一分热放一分光”、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、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服务与奉献意识,绽放着理性服务的光芒。“我参与、我奉献、我快乐”是志愿者精神最好的写照。

  志愿服务的人数更多。近年来,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,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志愿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多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期间,就有10多万赛会志愿者、40多万城市志愿者积极参与。在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、上海世博会、广州亚运会等活动中,也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出现在前线。党员干部、普通群众、人民子弟兵,几乎都是志愿者精神的践行者。2009年成立的“郭明义爱心团队”,其志愿者已发展到近2万人。爱心团队在全国还有600多支分队,130多万志愿者,他们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,使新常态下的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到2013年底,全国所有的省区市及2000多所高校都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,建立了13多万个志愿服务阵地,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4000多万。

  志愿服务的范围更宽。志愿服务活动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。从1993年12月2万多名青年志愿者在京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开始,到目前的扶贫接力服务、支教服务、海外服务、西部计划服务、社区服务、助老助残服务、环境保护服务、各种赛会服务、抢险救灾服务等等,志愿者服务大大拓展了服务的领域和范围,已基本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。如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的“本禹志愿服务队”,以持续扎实的行动在各方面服务基层群众,积极参与到深入贫困山区支教、关爱留守儿童、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、关爱老人和残疾人等众多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。这种更宽范围的奉献和服务,是雷锋精神时代化、大众化、广泛化的生动写照。

  志愿服务的触角更深。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,将志愿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。这体现在对国家、社会各种重大事件的积极参与和服务中,体现在超越国界、职业和贫富差别的更高层次服务中。在北京奥运会、上海世博会等国际型活动中,出现了为国际友人作语言翻译、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服务内容;还有网络服务、专业性对口服务等,借志愿服务书写国家、民族、城市的名片,以无私奉献呼唤人们的善良、仁爱之心,用高科技、高素质、高要求彰显新常态下的友爱之光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不同社会群体出现某些分化,由此产生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衡感。志愿活动的开展,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互助、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和隔阂,缓解社会矛盾,增进相互了解,促使社会和谐。志愿者还通过宣传环保知识,开展“保护母亲河”绿色行动营计划等活动,广泛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,带动人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,有效控制环境恶化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●  (作者单位:湘潭大学)

来源:《党建》杂志

热门排行最新发布